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经济发展简况

人气 3170   2012-10-12 16:00

第二次世界大战前,波兰是个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经济落后的农业一工业国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波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,直接损失占战前全国财富的38%。

1949-1956年为效仿苏联模式进行工业化建设时期。波兰工人党和波兰社会党合并为波兰统一工人党。在两党合并大会上,制定了“消除资本主义因素”、“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”、“加快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”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。

1950-1955年是“建设社会主义基础”的六年计划时期。在这6年里,由于农业的增长低于工业,消费基金增长低于积累基金,结果造成市场供应紧张,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,终于酿成在国际共运史上影响较大的1956年十月事件,工人上街示威,要求民主,改善生活,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。

1956-1974年哥穆尔卡执政期间进行了一些经济改革。提出要根据民族特点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,采取了降低工业发展速度、调整投资结构、降低积累率等措施。在此期间,政府放宽了对个体经济和私营工商业的政策,决定对国营和私营经济在税收、贷款和原材料供应等方面持“一视同仁”的原则。政府给予农民选择经营方式的自由,适当提高农产品义务交售的价格,减少义务交售量,降低税收。经济形势有所好转。

70年代提出了高速度发展经济,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,向西方开放济,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实现波兰经济现代化的“新经济战略”。国民收人平均每年增长9.8%,工业每年以18.4%的速度递增。在当时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中,波兰是较为突出的。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,达到历史最好水平。但自70年代下半期起,波兰国内外经济形势渐趋恶化。

80年代是波兰经济大动荡时期。波兰四分之一的国营企业走上了私有化之路。波兰实行全面私有化虽有进展,但步履维艰。首先,对企业资产的评估难度大,既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,又缺乏评估人才和经验。其次,股票市场、证券交易所还处于初创阶段,90%以上的银行仍属国营,私有化企业管理人员缺乏,私有化所需的巨额资金严重不足,筹集困难。再次,在恶性通货膨胀、40%的国营企业亏损、生产下降的危机形势下实行公有经济私有化,造成失业率增加,给社会注入不稳定因素。近几年来,波兰的经济形势略有好转。

  关注度: 3170   Baidu: 0   360: 0   Google: 0   其他: 5

推荐您可能感兴趣:

返回顶部
波兰中文站 |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
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,有少量转载,如有涉及到虚假、侵权、违法等信息,请联系我们。
版权保护:本站原创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资讯等)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。©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